由中国期货业协会组织的2018年度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已圆满结束,有16家期货公司的20个案例入围中期协“优秀案例库”。中信期货选送的案例《原油首次交割:打通服务实体“最后一公里”》成功入选。
中期协2017年3月发布实施的《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行动纲要(2017-2020)》明确了今后四年时间内,引导和支持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指导思想、重点行动措施和保障措施等。每年开展的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旨在总结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典型经验,展示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行业经验交流,激励与引导行业整体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
今年的优秀案例征集活动得到了期货公司的热情关注和积极参与,活动采取自愿原则,由期货公司自主申报案例。在案例征集期间,共有54家期货公司申报的143个案例,案例数量较去年增加了50%,同时,申报案例类型也更加丰富多样。经过来自期货、现货行业的专家严格评审,最终共有20个案例入围“优秀案例库”。入围优秀案例包括 “保险+期货”、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交割服务、仓单服务、互换、投资咨询等多种服务模式,涵盖了上海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品种共计13个。接下来,入围案例期货经营机构、实体企业、监管机构、现货行业协会的相关人士还将受邀参加座谈会,将进一步研讨总结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引导与推动期货经营机构服务实体能力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中信期货报送的《原油首次交割:打通服务实体“最后一公里”》案例介绍:
2018年3月26日,中国版原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挂牌交易。作为中央直属企业和国有石油公司,企业自身有义务维护市场价格的合理性,而原油期货上市后的首次实货交割,更是作为中央直属企业的社会责任体现,同时还可以促进期货、现货相结合业务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国原油定价权。
在此背景下,中信期货与某国有石油公司开展了深入的合作,最终确定了交割现货为伊拉克巴士拉轻质原油,定于湛江港交货。经过双方的密切协作和共同努力,8月24日,客户的油轮终于在克服了恶劣的天气之后成功按时到达湛江港。8月底,30万桶巴士拉轻油交割工作全部顺利完成,该石油公司成为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以来第一批实货交割客户。更加振奋人心的是,此次交割数量在全部实货交割(60.1万桶)中占有半壁江山。中信期货协助该石油公司实现了其业务模式的突破,在中国的原油期货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首次交割顺利完成,受到了包括监管层以及各参与方和海外市场的高度关注,不仅体现了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原油期货在全球定价方面的能力,该品种的上市成功更是意味着大量海外投资者未来会放心进入这个市场。
(转自公众号《中信期货微资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